扶贫日志

2024-05-20

1. 扶贫日志

   导语:扶贫是保护贫困户的合法权益,取消贫困负担。政府帮助贫困地区加大人才开发、完善农民工市场。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2017扶贫日志,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2017扶贫日志【篇一】     全县"精准扶贫大调研"活动培训会议后,我局于7月16日下午召开了局党组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根据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精准扶贫大调研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为全面摸清我局联系重点贫困村贺家坪镇白沙驿村的贫困现状,深入剖析该村致贫原因,准确把握该村脱贫方向,细化精确该村扶贫措施,我局成立了精准扶贫联系点三个工作组,在7月25日、26日两天进镇入村与镇村两级干部细致商讨并形成调研方案后,于7月27日至29日,深入到白沙驿村进行了地毯式走访调查。综合全村调研资料认真分析研究,结合全县县情及我县今年来对上争取工作情况,我简要谈谈以下几点看法以供大家参考我的扶贫日志征文精选我的扶贫日志征文精选。
      一、我县贫困现状 
     根据此次调研情况,我们不难发现,贫困户大多数居住环境恶劣,资源贫乏,生产生活资料严重匮乏,即使有资源,也多因缺乏资金技术、交通闭塞、信息不畅,难以得到有效开发、整合和利用。这既是贫困的主要原因,又是一些贫困人口初步脱贫以后又大面积返贫的根源,在此情况下,教育和医疗的负担对大多数贫困户来说无疑更是雪上加霜,导致他们负债累累、生活日趋拮据和艰难,极易陷入贫困→辍学→再贫困、脱贫→重病→又返贫的怪圈。
      二、县情决定脱贫必须主要依靠项目支撑和对上争取 
     我县是集"老、少、山、穷、库"五位一体的山区农业县,是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县和省"616"工程对口支援县,县级财力十分有限,加之20xx年以来,宏观形势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和综合环境总体趋紧,对县级经济发展、财政创收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更增加了本级财政配套资金的难度。
     面对严峻的经济发展形势和紧张的财政现状,如果单纯想依靠县级财政来保障扶贫所需各项资金的投入,根本不具有实际可操作性,而根据精准扶贫的内涵和要求,我们不难看出,其实精准扶贫是一件政策依赖性非常强的重点民生工程,如公路硬化、农网改造、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危房改造、扶贫搬迁、以工代赈等工作的开展,都是精准扶贫迫切需求的项目,其他涉及到教育、环保等尤其是直接关系企业发展的相关重点项目及政策,看似与精准扶贫无关,其实间接对精准扶贫也有正向促进作用,尤其是教育的发展,更是为了确保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不再出现大面积返贫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搞好我县的精准扶贫,我认为必须坚定不移地以对上争取为主要着力点和踏板抓项目、引投资,以项目促建设,以投资促发展,变政策为资金,充分凝聚并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三方合力,盘活各类"沉睡"资金和资源,以求最高效地将基础设施建设到位、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创业机遇、培养更多技术人才、营造更好发展环境,达到多管齐下除贫困之病根、去贫困之病灶的效果,从而确保按照提前全省一年时间的要求,在2018年摘掉我县重点贫困县的帽子。
      三、针对精准扶贫来讲如何做好对上争取工作 
     (一)嗅觉灵敏,紧跟紧抓最新政策动态
     各争取单位要保持高度灵敏的政治嗅觉,在做好常规性对上争取工作的同时,时刻跟进并深入细致的学习、研究精准扶贫口径相关的最新信息尤其是倾向性、指导性、鼓励性、针对性较强的政策动态,摸清、摸准国家和省级部门的意图和部署,加强对上的沟通,准确掌握国家在精准扶贫方向上新确定的投资方向、重点投资领域、重点项目和专项资金安排方向,确保争取项目有的放矢。
     (二)开拓思路,打好打巧各类政策牌我的扶贫日志征文精选高三作文。各争取单位要抢抓国家、省、市编制"十三五"规划、精准扶贫、国务院下半年为"稳增长"即将出台扩投资等一系列的重大政策机遇,牢固树立"扶贫关键靠项目、项目来源靠争取"的理念,打好国贫县牌、民族牌、武陵山牌、老区牌、生态功能区牌,坚持把争取重大政策和项目资金作为推动县域扶贫攻坚的突破口。
     (三)因地制宜,靶向精确项目策划储备。以国家、省、市"十三五"规划编制以及全市"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编制为契机,结合我县各村贫困实际,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有针对性地谋划、编制一批项目,按照"建设一批、报批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储备原则,以项目周期、效益、群众呼声、急迫程度等作为主要参考指标进行优先次序排序,科学谋划项目,争取一大批扶贫项目挤进国家、省、市级规划尤其是市"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为后三年政策项目争取奠定基础,同时,认真做好2016年的拟争取政策项目策划储备工作。
     2017扶贫日志【篇二】     本人李xx,是四川省阳平种牛场的一名畜牧技术员。我很荣幸能成为“农业科技人员进万村”行动中的一名技术人员,并将按照该行动的要求积极进村开展技术帮扶工作。现将本人到振武村后,了解到的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 基础设施情况 
     1、道路、交通:全村仅有进村公路是一条仅3米宽的硬化路,其余的公路都还是泥路。目前,全村拟规划修建八条公路,并计划拓宽进村公路,在修建公路上有非常大的资金缺口。当前,该村在各方努力下,已筹措到一部分资金,已开建三条公路,预计年底前能完成这三条道路的硬化。
     2、学校、教育:受农村生育率的下降,振武村的上学儿童数量减少,小学已于前几年停办。目前,全村儿童主要在邻村一个小学校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习。受我国义务教育政策的影响,该村的适龄小学儿童都在上学,几乎没有辍学儿童。
     3、医疗卫生:全村没有医务室、没有卫生院,存在看病难的现象。村民大多只能到7公里外的'乡卫生院看病。
     4、文体设施:振武村把以前的小学作为村部,把小学教室改为会议室、办公室、农家书屋等几个部分,仅办公室有两三台电脑、农家书屋里有一些书籍,其余再无文化、体育设施。因小学教室已非常破旧,该村目前正规划在原址及周围修建一个集村民文体活动为一体的村部中心。在我驻村期间,据村干部介绍村部修建资金已经到位,只等开年动工建设了。
     5、水利设施:振武村的村民以前饮水大多是在自家屋顶修建蓄水池,通过蓄积雨水来解决饮水问题,灌溉庄稼也无任何水利设施,都是靠天吃饭、靠人肩挑背磨,存在很大的饮水难、灌溉难问题。近年来,该村积极与上级政府部门联系,大力争取与水利相关的财政资金,解决全村的饮水难、灌溉难问题。在我驻村期间,亲自看到了他们通过争取小型农业水利重点县工程项目资金而修建的石河堰、山坪塘以及为了解决村民饮水难题而修建的蓄水池等。所有这些水利工程都已接近尾声,据村干部介绍,待验收合格后,就会陆续投入使用,届时将会大大改善全村人民的饮水难、灌溉难问题。
     6、电力设施:振武村通过前几年的农网改造工程,实现了全村户户通电,改善了电能质量,完全能满足日常家用电器、农用机器的需要,基本不存在用电难的问题。
      二、贫困情况 
     振武村地处高县落润乡西南部,距乡政府7公里、县城23公里,幅员面积3.89公里(其中60%为山地),下辖7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26户、总人口1223人(其中贫困户68户、贫困人口221人,无房及危房户24户),有耕地面积1253亩(其中田702亩,土551亩)。全村以茶叶、蚕桑作为主要经济来源,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5780元,比全县平均水平低了4186元,被列为“十三五”省级贫困村。由于地势地形、基础设施、交通的制约,大大阻碍了振武村的发展。全村以山地居多,人均耕地面积少,交通极为不便。
      三、产业情况 
     振武村目前发展得比较成熟的产业是茶叶和蚕桑,茶叶和蚕桑是该村的主导产业,也是村民收入来源的主要方面。在畜禽养殖方面,受生猪价格波动的影响,该村养猪的农户已很少。近年来,该村村干部充分利用地势地形优势,正在大力带动村民养殖林下乌骨鸡、栽种油茶经济作物等。不仅如此,他们还针对贫困户专门成立了种养殖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的统一发放鸡苗和茶苗、统一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提供技术指导及统一销售等方式,带动村民的养殖积极性,并最大限度地保障村民的收益。另据村干部介绍,该村有部分务工致富青年也大力投身于家乡的脱贫致富工作中,通过带动村民种植中草药、观赏性花木等,试图将振武村打造成一个集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生态村。
      四、扶贫情况 
     振武村作为省级贫困村,受到了省、市、县、乡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省人大彭渝副主任作为联系该村的省级领导,多次赴该村调研、指导工作。宜宾市委宣传部是市里对该村的定点帮扶单位,并派驻了驻村干部进村开展扶贫工作。在县上,由高县电力公司对振武村进行帮扶,该公司为振武村选派了一名“第一书记”长期驻村工作,并安排了员工对全村68户贫困户进行一对一地帮扶。目前,全村已对68户贫困户建档立案,并对贫困户进行了归类整理,今后扶贫工作的开展都将依据各户的致贫原因进行,力争早日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五、个人感受及规划 
     来振武村扶贫期间,我通过村干部的介绍、对贫困户进行走访及调查当地的产业情况等,切实感受到了振武村的贫困。通过问询贫困户及查阅村干部对贫困户建立的档案卡,我了解到导致这些贫困户贫困的原因都是客观性的。有的是因为家庭发生变故,致使家庭丧失了主要劳动力、有的是因为家中有长期瘫痪在床的病人,即所谓的因病致贫、有的是因为缺乏养殖技术等等。目前,振武村的领导班子都是一帮年轻有为的青年人,他们很有思想、很有活力、很有作为,一心一意想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他们积极与上级政府部门联系沟通,努力争取相关的项目资金,用于改善全村的基础设施;在村里,通过成立种养殖业合作社,大力发展林下养鸡、栽种油茶经济作物,带动村民的种植、养殖积极性,努力为村民创收增益。此外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振武村的贫困户们不仅在思想上具有强烈的脱贫意识,在行动上更是表现得非常积极主动,主动脱贫是很多贫困户给我的深刻印象。
     在对振武村的各个方面有了大概了解后,今后我将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在自己擅长的养殖方面,多为村民们提供科学、有效地技术指导和帮扶。同时,我还要做好联络员的角色,要根据振武村的贫困情况,多与上级部门汇报、沟通,积极为他们争取相应的项目资金。另外,在该村的产业发展上,要会同村干部们一起,做大做强该村的茶叶、蚕桑等主导产业,并致力于发展油茶、林下鸡养殖等新兴产业。相信通过各级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振武村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够脱贫致富。

扶贫日志

2. 扶贫日志短篇

   引导语:扶贫一直都是我国在强力推进进行的一项工作,那么相关的扶贫日志要怎么写呢?扶贫日志短篇范文哪里有?接下来是我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扶贫日志短篇一     为进一步开展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工作,准确了解和掌握帮扶贫困村和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增强帮扶工作针对性,个旧市保和乡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认真撰写民情日记,准确掌握干部思想、工作动态,及时了解基层群众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难题。
     民情日记虽小,却寄托了每一个普通群众的诉求和希望,是折射党风政风的大事,是指导扶贫脱贫工作的有益帮手。保和乡扶贫工作队员的民情日记不单记在笔头,更是记在心头。队员们充分发挥民情日记作用,切实助推精准扶贫工作,通过民情日记的方式,事无巨细全方位记录驻村情况、群众需求,详细记下扶贫工作所见所闻,并根据记录,协调有关部门提供扶贫资金,切实帮助贫困群众出点子、找路子。
     通过民情日记,紧盯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和民生社会保障等工作难点,以钉钉子的劲头一项一项抓好落实,加快了贫困村、贫困户的致富步伐。截至目前,保和乡10名工作队员共记录驻村日记140篇5万余字,入户走访群众已达600余人次,推广农业新技术3项,介绍农资新品种5项,新发展种养项目3个,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6个,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扶贫日志短篇二     今天上午9:00我和驻村干部xxx同志一起来到了驻点xx居委会,与党员及群众代表进行座谈。在座谈会上,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交流讨论的气氛至始至终轻松、热烈,他们畅所欲言,不仅道出了心声,而且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建议。
     基层的意见实实在在。有的反映村组沟渠堵塞了、鱼塘变臭了,有的提出个别小组道路不好、雨天出行困难,有的认为建设道路征地补偿不到位,谈出了基层党员、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
     57岁的老党员xxx是个敦厚、质朴的'老人,由于在20**年积极响应土地挂钩工作,成为第一个搬迁户,但由于当时工作的失误造成了老人的宅基地一直未安置好,村组干部几经协调都未能解决。我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主动与老人沟通,了解他的心声,并与相关对象户和村组干部一起会商这件事,在协调多方利益之后拿出了一个双赢的意见,既解决了老人多年来宅基地的困扰,又最大程度了降低其他对象户的损失。事后,老人紧紧的握住我的双手,久久不肯松开。
     看着他真诚的面孔、中肯的表情、积极的态度,听着亲切、热情、纯朴的话语,愈加觉得基层党员、群众的可亲可敬,也看到了一个地方发展的希望所在和动力所在。
     xx组xx片的变电所由于一直以来的管理不善造成了原有变压器被盗,有党员代表反映近期的接连下雨会让已有的变压器受潮损坏,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立即联系镇供电所协调解决变
     压器的问题,并且组织劳力将变压器转移到安全干燥的地方,为村集体挽回了不必要的损失。
     下基层是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不仅仅是有着基层情况和群众意愿,同时也是基层干部对群众感情的真实记录。不仅要嘴上说着老百姓,更要心里想着老百姓。要做百姓的贴心人,要带着感情下基层,带着感情去倾听百姓呼声、了解百姓的困难,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
     扶贫日志短篇三     今天我到三组入户走访,感觉三组大部分都是新搬迁户,一统计,仅去年就搬迁了18户。原来三组的村民主要分布在山上和山下,大约各占一半,山上的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村民们强烈要求搬迁。经村委会协调,在山下整理了一些屋基,条件好的都迁下来住进了新房,目前山上大约还有七、八户,我决定先上山走一趟。
     沿着山路往上爬,大约二十多分钟才到第一家,叫徐光朝,家里三口人,低矮的三间土坯房,家里很乱,满院都是刚孵出的小鸡。徐光朝的儿子徐斌对我们说,他们家三口本来都在外打工,因为他母亲生了病,得了肝硬化,在医院住了几个月,医生说没有了救治希望,不得已才回来。他母亲现在病情虽然没有恶化,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父亲身体也不好,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和甲亢病,他只有放弃打工回家照顾父母。为了挣点钱,他到省农科院学习了蜈蚣养殖技术,在家里养蜈蚣,但才起步,还没有见收;同时又买回了一批鸡苗,准备搞规模养殖。徐斌是我入户走访来在农户家里遇到的第一个年轻人,今年25岁,也是全村唯一一个搞特色养殖的,我很有感触,年轻人就是不一样,有文化,有思路,建设新农村就需要年轻人。我对他说,养蜈蚣风险很大,关键是技术,所以你一定要多小心,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及时请人解决,千万不能让蜈蚣生病。
     再往上走,来到程梅家,她正在林子里放牛,我说我们是三万活动工作组的,想到她家里坐坐,她便把牛拴好,把我们带到她家。家里条件还不错,虽然住在山上,但是楼房,而且也收拾得很干净,她说房子建了好几年了。程梅今年39岁,是我入户调查遇到的第二个40岁以下的年轻人,接连遇到两个年轻人,我便有些兴奋,现在年轻人都出门打工,留下来的实在太少了。
     程梅家里三口人,丈夫朱朝明开农用车在周边村从事农产品收购、贩卖,每年可以挣一些钱。她在家种庄稼,不仅种了10亩土地,还养了10头猪、3头牛、1只羊,我粗略地算一下,她在家种地搞养殖每年的毛收入也有近2万元。她还有一个女儿,9岁,在洪门铺读小学。她家是我在洪门铺村入户走访以来遇到的条件算比较好的一户了。我问她现在主要有些什么困难,她说主要是她女儿上学比较困难,才9岁,每天要走几里路到山下读书,又没有同伴,中间要穿过好几个树林子,现在野猪比较多,很有危险,上学的时候她可以送一下,放学要是太忙就来不及接,希望能够解决一下。再就是希望村里帮忙在山下协调一个屋基,还是想搬到山下去住。
     三组山上的资源其实还是很丰富,森林保护得比较好,山场面积也很大,如果年轻人不出门打工,像程梅一样,在家发展养殖,也还是可以挣到钱。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力所能及地把年轻人吸引回来,只有年轻人回来了,村子里才有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才可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接着我又到吴玉海、程家钱、吴兆旭、涂原进等几家,情况大体差不多,都属于比较勤奋、生活过得去、但生存条件又比较差的一类。他们都反映山上条件太差了,而且野牲畜多,破坏性大,庄稼都种不成,要求村里能够帮他们迁到山下居住。
     从山上往回走,我想村里搞迁移扶贫是正确的,应该把村民从山上迁下来,人虽然住在山下,但山上的地还是可以种,而且还可以利用山场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老百姓也有增收的路子。
     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城市化,那么农村发展的趋势应该是集镇化和村庄化,如何探讨一种土地流转机制和搬迁帮扶机制,把那些生存条件恶劣的村民集中迁移到公路沿线、集镇周围,让他们迁得下、住得稳、能发展,应该是政府认真研究并切实解决的问题。

3. 扶贫帮扶日志

   扶贫帮扶日志要怎么写呢?写些什么内容呢?下面随我一起看看扶贫帮扶日志大全,仅供参考~
     扶贫帮扶日志【1】     今天上午,开发区党工委、管委召开了扶贫誓师动员大会。会上,杨广平书记号召全体干部迅速行动起来,把贫困户当亲人,迅速投入到扶贫工作中去。我听后心潮澎湃,想马上驻村串户,尽己所能为扶贫工作做点什么,尽快帮助贫困百姓脱贫。回去的路上,我思绪飞扬,感到即使自己的力量有限,但只要我用心去做,哪怕一点一滴,也至少是一种靠近、一种温暖……
     快过年了,我很想去看望一下他们,看看他们缺些什么。我心里暗暗在想,必须让他们过好这个年!关于如何帮他们脱贫,我想先把情况了解清楚后,再制定具体帮扶方案。下午,我迫不及待地买了油、米、面,来到了广平乡南街村我所帮包的贫困户家中。这户村民叫班绪海,家里共两口人。他主要是因病致贫,没有很好的劳动能力。了解情况后,我向他们一家人郑重表态:从现在开始,我就是这个家庭的一员了,今后家里有什么事,有什么困难,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说完这些话,不知什么原因,一种责任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扶贫帮扶日志【2】     今天是大年除夕,虽然前几天去过看望他们,但心里还是放不下。于是我带上家里蒸好的花糕、炸好的丸子和藕盒,再一次来到了班绪海家。我的突然造访,使他们感动不已……听着窗外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看着眼前的他们,我也感到非常幸福。
     扶贫帮扶日志【3】     经过假期里的思考,我的扶贫脱贫方案有了一些门路,但心里还不是很有底。上午,我约村支部书记石玉琴、文书徐金盾一起来到了班绪海家中,想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交流一下。在班绪海家中,我详细询问了他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班绪海,今年65岁,双手残疾,其妻患间歇性精神病。他不适宜外出打工,也不适宜重体力劳动,但他家的院落还可以,适合搞家庭养殖。我感觉这是一个能长期脱贫的路子。经过一上午的谈话交流,大家形成一致意见,决定帮他养殖笨鸡,来实现脱贫。在得到其家人赞同后,我们当即看了他的院子状况,并根据院子的面积,初步规划了鸡舍和菜园的.位置。计划在院子西侧建鸡舍,约为60平方米;院子的中央为鸡场,约120平方米;西侧留菜园,约80平方米,准备用于供饲养鸡的辅助原料;院子的东侧用砖进行硬化。我们对这个初步计划充满信心,决定正月十五之后就动工,准备两天完成。
     我结合自己从事的乡村旅游工作,猛然间又产生了一个想法:南街
     村适不适合开发建设一个集休闲、观光、采摘、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生态园。随后,我又来到南街村支书石玉琴家中,和他交流这个想法后,立即对南街村的整体情况和下一步发展规划、土地流转等事宜进行了实地调研。大家一致同意,利用该村西南沙坑现有的30亩水面为基础,积极联系园林公司流转一部分土地,计划建一个集休闲、观光、采摘、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生态园,争取将南街村建成城市居民休闲度假村。我也清楚,理想都是比较丰满的,要变为现实很不容易,说一千道一万,不去做一切等于零。
     扶贫帮扶日志【4】     今天是正月十六,也是个可喜可贺的日子,因为经过前期一番准备,老班家的鸡舍建设正式开工了。上午各项物料都运送到了现场,村支书石玉琴、村文书徐金盾亲自上阵,带领9位村民,首先对院内进行清理,计划今明两天完工。看到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联想所做的点点滴滴,我突然有一种复杂的心情。心里又欣喜,又感到自己做得微不足道,真想一下子帮他们富裕起来……
     扶贫帮扶日志【5】     经过两天的紧张施工,鸡舍初见雏形,拉上网子就能投入使用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看到大家齐心协力完成的劳动成果,我感到非常欣慰,特别是从老班笑咪咪的眼神里,我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
     扶贫帮扶日志【6】     鸡舍已经建完了,接下来怎么办?我经过和村支书商量,咨询了其他养鸡专业户,计划清明过后天气转暖就选购鸡苗。我的考虑是,全部散养无公害笨鸡。目前,鸡舍的面积最多可养殖120多只,每只扣除成本后平均能收入80元左右,全年收入近万元,基本能解决班绪海一家长期脱贫的问题。看到眼前的这些,看到他们一家人的高兴劲儿,我们感到心血没有白费。这让我更加坚信,只要持之以恒地努力,老班家的幸福生活就指日可待。

扶贫帮扶日志

4. 精准扶贫的帮扶日志

   没有精准扶贫,哪来康庄大道?下面是精准扶贫的帮扶日志,欢迎阅读。
     精准扶贫的帮扶日志1     5月17日,在单位的统一安排下,我们小组共40人,坐上大巴,开赴塔山瑶族乡双河村进行扶贫走访活动,天气晴朗,沿途风景无限,但我的思绪却随着风儿在飘动,车沿着山路艰难前行,经过约一个半小时的颠簸,到达目的地。
     山区的空气格外清新,下车后,当地乡村干部组织我们开了个短会,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快速培训,时间紧,任务重,每一个人都在认真的听,仔细的思考,会后我们在乡村干部的安排和带领下,分开走访各自结对帮扶对象,乡亲们非常淳朴,热情地给我们递凳倒茶,茶是自采自制的粗茶,但空气中却飘着浓浓的山茶香,沁人心脾,坐下来,与老乡们一下子打开了话闸子,从家庭成员、基本情况,聊到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分析了当前困境和致贫原因,结合湖南脱贫攻坚工作手册,探讨了如何进行改善的初步计划和措施。这种场景非常像电视里看到的党在延安时期开展工作,与老百姓那种鱼水情深的画面,历经时光穿越,在新时期崭新重现,此时,老乡贫困犹在,但内心却无比激动,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脱贫的自信流露在脸上,大家知道,这不是一人或一个家庭在战斗,是全党、全国人民一起在战斗,走在国家复兴的道路上,我们是一个整体,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期间,我们还谈到了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等,这些高瞻远瞩的发展战略必将持续促进国家的繁荣富强,而产生的发展成果一定会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返回途中,看到大家非常疲惫,但心情却无比开心愉快,在车上继续着分析讨论、沟通总结。立刻明白了,是党的这项伟大事业,凝聚了各级干部群众的心,让大家紧密相连、责任倍增,并深深感受到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从未如此接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精准扶贫的帮扶日志2     不知不觉在于都县仙下乡山塅村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已经好几个月了,从最初接到任务的无所适从,到现在对村情的初步了解;从刚进农家,村民客套的“肖干部”,到如今见面时他们亲切的“小肖”。尽管只是一句称呼的变化,但感觉扶贫对象已然把我当作了他们的朋友,而我也渐渐融入他们的生活,成了一个有事没事串串门的亲人、朋友、家人……
      初到 
     山塅村位于于都县仙下乡的最北边,这里群山环绕,只有一条土路与外界相连,自然资源匮乏,生活饮水困难。为了改变生活,村里的年轻人走出大山进城务工,留下来的都是老人、妇女和孩子的所谓“386199”部队。在调查走访中,我了解到农村贫困户之所以贫困,有的是因病致贫,背负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有的是因老致贫,劳动能力下降,生活境况窘迫;还有的是因学致贫,对仅靠耕种的农民来说,读书学费和生活费是他们最大的开销;还有因愚致贫,个别农户由于智力障碍或没有文化而不外出打工导致贫困;个别是因懒致贫,因为赌博造成家里一贫如洗。
      调研 
     在导致农民贫困的各种因素中,最主要的还是因病致贫。村民王洪谐今年84岁,儿子三年前因中风瘫痪在床,一家人为治病四处求医,不仅花去了家中积蓄,还欠下了6万多元的.债务,孙子为了给父亲治病,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今年7月,王洪谐的儿子去世了,老人心情非常底落,不愿与人说话。
     我买了点老人爱吃的水果、点心和一瓶小酒看望他,开始老人还不愿说话,只是望着门前的李子树发呆。我听说年轻时老人当过村支书,也曾是村里响当当的能人,就与他聊当年带领大伙修渠铺路的事,他很快打开了话匣子,聊到开心处还不时地笑出声,这次畅谈让老人心情好了许多,我也了解到他的一些具体困难。回到工作队后,我们结合他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低保兜底、教育助学两项帮扶措施,并协助乡村党组织一起做工作,帮助他较好地度过难关。
     “她家最困难了,丈夫和大儿子都患精神分裂症,小儿子还在校读书,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她一人打零工支撑。”在去贫困户李咸军家的路上,村书记邹永平介绍说。
     “我其实是想养猪、养鸡,但是我是真的脱不开身啊。”望着房间眼神迷离、口中喃喃自语的丈夫和儿子,李咸军的妻子饶连凤遗憾地叹了口气。
     是的,丈夫、儿子都需要人照料,离不开人,产业扶贫不现实,可低保兜底、教育助学只能解决短时间的问题,长远发展怎么办?我担忧地问道。
     “我又不懒,我是想借助这些优惠政策度过两年,等小儿子初中毕业后,我就去镇上找点事做,一个月怎么也有一两千,再种几亩地,搞点生产,养些猪鸡,而且小儿子毕业后也能挣钱补贴家用,那就好多了。”眼前这个女人的回答让我震撼和佩服,生活给她这样的不幸和打击,她却始终没有被压垮,依然有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
      对策 
     工作队入村后,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村情民意调研活动,主要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入户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分析了山塅村实际的村情、存在的困难,研究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考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协调落实帮扶项目,比如,协调对原村部进行了搬迁扩建,对山塅村的通组公路进行了拓宽改造;协调建设了100亩的天宠养殖基地,主要养殖南美白对虾、鸭嘴鱼、四大家鱼、家禽等,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有16户贫困户加入了专业合作社。
      体会 
     随着这几个月精准扶贫帮扶工作的开展,我深深地感到一个强有力的村级班子才能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不能激发内生动力和活力,只有变输血为造血,抛开“大水漫灌”实施“精准滴灌”,采取“一户一策”、“一户一方”,才能拔“穷根”掘“富源”。
     同时,也让我对扶贫工作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身在基层不是受苦受累而是增长见识和实现价值,扶贫不是走走形式、做做面子,而是要带着责任心和情感去投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老百姓脱贫后带来的快乐。
     几个月的工作下来,现在工作队同志都信心满满,坚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定能打赢这场精准扶贫攻坚战。

5. 精准扶贫日志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我国扶贫战略思想之一。目前我国精准扶贫工作主要体现在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三个方面。以下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精准扶贫工作日志汇编,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精准扶贫个人工作日志篇1     今天上午9:00我和驻村干部xxx同志一起来到了驻点xx居委会,与党员及群众代表进行座谈。在座谈会上,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交流讨论的气氛至始至终轻松、热烈,他们畅所欲言,不仅道出了心声,而且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建议。
     基层的意见实实在在。有的反映村组沟渠堵塞了、鱼塘变臭了,有的提出个别小组道路不好、雨天出行困难,有的认为建设道路征地补偿不到位,谈出了基层党员、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
     57 岁的老党员xxx是个敦厚、质朴的老人,由于在2014年积极响应土地挂钩工作,成为第一个搬迁户,但由于当时工作的失误造成了老人的宅基地一直未安置好,村组干部几经协调都未能解决。我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主动与老人沟通,了解他的心声,并与相关对象户和村组干部一起会商这件事,在协调多方利益之后拿出了一个双赢的意见,既解决了老人多年来宅基地的困扰,又最大程度了降低其他对象户的损失。事后,老人紧紧的握住我的双手,久久不肯松开。
     看着他真诚的面孔、中肯的表情、积极的态度,听着亲切、热情、纯朴的话语,愈加觉得基层党员、群众的可亲可敬,也看到了一个地方发展的希望所在和动力所在。
     xx组xx片的变电所由于一直以来的管理不善造成了原有变压器被盗,有党员代表反映近期的接连下雨会让已有的变压器受潮损坏,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立即联系镇供电所协调解决变
     压器的问题,并且组织劳力将变压器转移到安全干燥的地方,为村集体挽回了不必要的损失。
     下基层是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不仅仅是有着基层情况和群众意愿,同时也是基层干部对群众感情的真实记录。不仅要嘴上说着老百姓,更要心里想着老百姓。要做百姓的贴心人,要带着感情下基层,带着感情去倾听百姓呼声、了解百姓的困难,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
     精准扶贫个人工作日志篇2     4月27日,阳光明媚,春山如笑。汉阴县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康明带领县人社局第二批帮扶人员18人,再次来到了平梁镇酒店村。
     为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打好扶贫脱贫攻坚战,县人社系统全体党员干部分为三批,先后到酒店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第一批帮扶人员已于4月21日先行深入酒店村各贫困户,了解了各户家庭状况、贫困原因,并与贫困户进行了脱贫帮扶讨论研究。
     在农户张天军的家中,帮扶人员了解到张天军家中共三口人,父亲张世树,现年78岁,右手残疾。母亲唐家清,现年81岁,双眼失明。张天军,现年42岁,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
     得知了他们已经按政策规定领取了养老金,享受了农村低保、高龄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等。刘局长对张天军说,首先要改善你们的住房条件,老房子留着,庄稼继续种着,鸡和牛继续养着。今年的猪肉价格涨了,你们不要怕销不出去。你们喂的猪、鸡、牛卖了就能变成钱,有了钱就能改善你们的生活条件。生活水平提高了,就不怕娶不到媳妇。
     在胡志远的家中,了解到该户仅有兄弟两人,哥哥胡远银,现年62岁;弟弟胡远志,现年58岁,去年在砍油菜时右手受伤,落下了残疾。刘局长说,你们的条件完全符合五保户,随着你们年龄越来越大,可以安排到敬老院去安度晚年,由政府来管你们的'生老病死......
     按照安排,下一步,县人社局将要把扶贫对象按户建档立卡,一户一页,登记清楚每户的情况,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和现状,分类施策,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集中力量给予扶持。
     从每一户出来,刘局长都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有什么困难和想法直接打我电话,相信党和政府的帮助,我们一起用一到两年的时间把好日子过起来!”
     这样深入的走访,与农户亲密的接触,是县人社局精准扶贫进村入户工作的一个缩影。县人社局联酒店村共40户贫困户,结对子、认亲戚,都是这样开展的。
     走访活动过程中,深入到每一贫困户家中进行察看,真实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家庭结构、耕地数量,子女就学和就业,家庭经济来源、收入等情况,对群众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仔细做好记录,为后续开展精准帮扶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批帮扶人员兵分三路,从早上十点出发,到下午三点回到酒店村村部。为了不给村上增加负担,伙食问题自给自足,菜是大家买的,肉是自发从家里带来的,包括油都是干部从自己家里带来的。
     这次走访只是初步的对扶贫户进行调查了解,贫困百姓强烈的致富愿望和恶劣的生活条件深深触动了大家的心。大家都纷纷表示:走访回来之后各自根据帮扶对象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详细有效的帮扶计划,争取让帮扶对象尽早脱贫致富,走上幸福之路。
     精准扶贫个人工作日志篇3     3月25日, 冒着似鹅毛一般,纷纷扬扬,晶莹如玉、洁白无瑕的雪花。我与村干部来到了村民库纳尔拜家中,了解到他家有四口人,其中有两个孩子是贰级残疾人,先天性语言障碍,库纳尔拜本人因受伤导致右腿残疾,现在只有拐着拐杖行走,媳妇主要以家务活为主,照顾三个孩子的衣食住行。家中有45亩地、2只大牛一只小牛、一辆拖拉机主要靠二儿子拉货来挣钱。
     尽管小儿子叶尔布来提贰级残疾,但他完全明白家中的负担,家中的经济情况,脸上什么时候都带着微笑,可以感觉到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夏天与弟弟一起打工,专门给弟弟当小工,不要看他是残疾人员,但是他有一种与生活较量的猛劲,听村民人说他比正常的小工干的都好,眼快手快。尽管言语表达不是很好,却使劲了全身的力量来投入到务工上,每天120元的收入,为家中的经济收入贡献一份力量。
     条件不是很好的,收入不高。这个家庭让我感觉到了家庭的温馨,从交流中可以感觉到父母对孩子的无私慈爱之心、用哑语和手势的与孩子的交流。无意中我也瞬时学了二下子,结果孩子一看马上明白是什么意思。就在那一刹那间,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辛酸,在这个小家庭里充满了多少欢乐、幸福,儿女很听话、很懂事、有眼色、多么善良的两个孩子呀?
     我便留下了联系方式,用简单的哈语对库纳尔拜老人说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帮忙的就和我联系。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精神上,他们都极需要照顾与关怀。
     走访结束回到宿舍,我却有了不一样的心情,我在思索。该如何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如何让他们过得更好?能给予困难群众更多的帮助。但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真心的鼓励、微薄的资助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困难群众的困境。国家的惠农政策日渐丰厚,社会保障日益完善,农民的生活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没有脱贫。要解决他们的贫困,主要还是要靠党和政府的帮助,社会的关心。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我国扶贫战略思想之一。目前我国精准扶贫工作主要体现在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三个方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精准扶贫工作日志汇编,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精准扶贫日志

6. 我的扶贫日志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日志吧,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经验,不如趁现在好好写一篇日志吧。日志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我的扶贫日志,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的扶贫日志1     作为区检察院一位临近退休的机关干部,能够被组织派来主持化溪村的精准扶贫工作,担任“第一书记”,我既意外,又自豪,还有沉甸甸的责任。童家镇化溪村是一座交通便利、风景宜人、民风淳朴的村庄,在这里,我与镇、村帮扶干部、与贫困户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细数这段时间以来的扶贫工作,虽已疲惫不堪,但也收获满满,扶贫工作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肯定,得到了贫困户的认可。
     按照区检察院的统一部署,四位院领导带领八名干警组成扶贫攻坚小组,加班加点,紧张有序地推进化溪村扶贫攻坚工作。四五月的南方,正值雨季,村里昼夜温差比较大,空气湿度也很大。我带领镇、村帮扶干部一同走村串巷,马不停蹄的奔走在乡间田野,详细了解贫困户的家庭人口、致贫原因等基本情况,倾听贫困户心声。我们都是晚上走访贫困户了解情况,白天集中汇总问题。从社情民意的摸底到精准识别的完成,从帮扶政策的宣讲到帮扶措施的落地,从各类台账的完善到一件件惠民为民的小事,帮扶干部真心扶贫,真正扶贫的行动感动了贫困户,也感动了我这位“第一书记”。
     在走访过程中,我了解了贫困户生活生产的实际困难,并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比如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家庭,要求镇村按照程序尽快将其纳入低保体系;对因病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要求镇村给予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对于低保户中,生活越加困难的家庭,要求镇村提高救助标准;我还联系了我市部分知名的企业家、有爱心的成功人士,请他们加入扶贫队伍,为扶贫工作出钱出力。
     在贫困户张福塘家中,我了解到他家共有五口人,张福塘自己有肾病,每年看病检查的花费一万之多。家中还养育着正在上学的三个孩子,现在一家老小仅通过妻子周伏英的微薄收入度日。得知了他家有三个人已经按规定领取了低保、粮补等政策性补贴后,我告诉张福塘,三个小孩读书要继续好好读下去,我们帮你申请教育扶贫政策,有1500元的补贴。另外,再帮你申请就业扶贫政策,在化溪村周边进行环境清洁工作,每一季度有1200元,这些都可以增加你的家庭收入。
     在贫困户张明家中,我了解到了他家仅有自己一人,无子无女,因多年前的车祸导致手和腿均有残疾,我告诉张明,现在你虽然享受了低保,但是不能光吃政府的救济,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努力脱贫,他欣然接受了的建议。为此,我们帮他申请了就业扶贫政策。
     在贫困户彭凤花家中,了解到该户仅有母女两人,女儿还在读技校,家里缺少劳动力。我告诉彭凤花,不要担心以后的生活没有着落,我们扶贫工作就是为了让你们过得好一点,我们为你申请了产业扶贫,通过蔬菜合作社带动你就业,帮助你增加收入。
     在农户刘金凤家中,我看到她家就只有她一人,女儿已经出嫁了,随着刘金凤年纪愈大,生活可能会越来越困难。我告诉她,我们为你申请了保障扶贫,随着你年纪增大,可以安排你进入养老院,由政府来保障你安享晚年。
     通过这段时间的扶贫攻坚工作,我对开展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对贫困户的实际困难有了更深的感触。在这里,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体验着乡村的宁静,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嘱托融入角色,真情扶贫,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倾听贫困户的呼声。在这里,不是让大自然来洗涤我的尘垢,也不是让幽静来陶冶自己的情操,而是,如一把火,一盏灯,让这黯然的乡村明亮起来,活跃起来,如同一双力量之手,希望之帆,打开一条脱贫的康庄大道。
     当然,扶贫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比如台账还不够完善,贫困户对帮扶干部、帮扶措施还不太清楚,少数贫困户对帮扶工作还不太理解,存在“等靠要”的心理,所有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帮扶干部继续努力,将扶贫工作进一步做细做实,确保化溪村41户贫困户如期全部脱贫,确保圆满完成好扶贫攻坚的政治任务。
   我的扶贫日志2     根据镇政府统一安排,我们老师也参与精准扶贫工作,为了及时摸清贫困村民情况,我们一行7人于12月9日上午9点从学校出发,自己包车,带着菜来到了我的娘家----山岚(南阳镇百羊村二组),乘车急驶在209国道,同事们兴高采烈,还时不时夸奖说去我家乡的公路还很好,我告诉他们:“等到了支线上,你们就要抓好扶手,小心颠簸。”车刚在支线上绕了三个弯,从当阳来的新老师就说:“快到了吧?!”,我安慰她说:“莫急,等走完这村级公路,再走一段组级公路才会到。”她只好央求司机“转弯时你开慢点,我要吐了。”“我已经很慢了,只有30码呀。”司机回答说。
     和我们同去的还有司法的冯同志,她可是下队的行家,她向同事们介绍了关于这次扶贫的要求及政策,同事们没有做过这样的工作,虚心的向她请教了许多有关问题,包括下去怎么称呼村民们。
     坐了1小时38分中的车,下车就到了组长家。组长叔叔是个热心人,他早把结对扶持的村民集中在他家,宣传了政策,要求村民积极配合我们行动。然后我们各自跟着结对扶贫村民到了他们家。我要扶持的阮代智很积极的指着他的田说那是他中的小麦,麦子长得还不错,就是面积小了点,我和他在田间合了影,按照上级要求,并征得他的同意,我拍了他的房子外景,还有厨房、卧室和水源,仔细观察,发现他家收成并不怎么好,包谷就那么几串挂在墙外面,油菜籽仅仅一袋子最多七八十斤,土豆、红薯等杂粮粗粮也不多。我提议看看他的猪,他的老婆倒是很乐意,打开卷门一看,2头大白肥猪倒是气派,每头大概都有二三百斤吧,可他们却说都留着过年杀的。
     我熟悉山岚,顺着路线跟着同事们去了其他几家,一路看着,询问着,了解各户贫困户明年的打算,如何在3年内甩掉贫困,有劳动能力的计划增加种植包谷,发展养殖,同时在农闲时出门打工,孩子们年轻有点文化,可以一直在外打工,多条路并行,战胜困难,争取走上富裕之路。精准扶贫结对帮扶日志兴山县南阳镇中心小学 阮永平
     根据镇政府统一安排,我们老师也参与精准扶贫工作,为了及时摸清贫困村民情况,我们一行7人于12月9日上午9点从学校出发,自己包车,带着菜来到了我的娘家----山岚(南阳镇百羊村二组),乘车急驶在209国道,同事们兴高采烈,还时不时夸奖说去我家乡的公路还很好,我告诉他们:“等到了支线上,你们就要抓好扶手,小心颠簸。”车刚在支线上绕了三个弯,从当阳来的新老师就说:“快到了吧?!”,我安慰她说:“莫急,等走完这村级公路,再走一段组级公路才会到。”她只好央求司机“转弯时你开慢点,我要吐了。”“我已经很慢了,只有30码呀。”司机回答说。
     和我们同去的还有司法的冯同志,她可是下队的行家,她向同事们介绍了关于这次扶贫的要求及政策,同事们没有做过这样的工作,虚心的向她请教了许多有关问题,包括下去怎么称呼村民们。
     坐了1小时38分中的车,下车就到了组长家。组长叔叔是个热心人,他早把结对扶持的村民集中在他家,宣传了政策,要求村民积极配合我们行动。然后我们各自跟着结对扶贫村民到了他们家。我要扶持的阮代智很积极的指着他的田说那是他中的小麦,麦子长得还不错,就是面积小了点,我和他在田间合了影,按照上级要求,并征得他的同意,我拍了他的房子外景,还有厨房、卧室和水源,仔细观察,发现他家收成并不怎么好,包谷就那么几串挂在墙外面,油菜籽仅仅一袋子最多七八十斤,土豆、红薯等杂粮粗粮也不多。我提议看看他的猪,他的老婆倒是很乐意,打开卷门一看,2头大白肥猪倒是气派,每头大概都有二三百斤吧,可他们却说都留着过年杀的。
     我熟悉山岚,顺着路线跟着同事们去了其他几家,一路看着,询问着,了解各户贫困户明年的打算,如何在3年内甩掉贫困,有劳动能力的计划增加种植包谷,发展养殖,同时在农闲时出门打工,孩子们年轻有点文化,可以一直在外打工,多条路并行,战胜困难,争取走上富裕之路。
   我的扶贫日志3     今年3月,在精准扶贫结对帮扶活动,我与花坪镇落水坪村5组的一户人家结成了"亲戚",记得我第一次去到村里时,村书记就说:那是全村贫困户中最远的一户啊,公路都没通到屋,怎么让你一个年轻小姑娘去那么远。我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想到帮扶的艰难、责任的重大,真是万般情绪涌上心头。
     也许是因为有了这么一种先入为主的畏难情绪,我第一次去帮扶户家中时,总感觉路很难走,还记得当天下着毛毛雨,因为路程太远,所以我们单位的精准扶贫工作小组组长陪我一起,我们顺着一条并不宽敞的土公路走了很久,蜿蜒的公路一直延伸到了大山深处,感觉怎么都走不到尽头。而当我们终于到达他们家后,映入我眼帘的是很有年代感的土木建造的房子和旁边低矮的茅草房,据后来的了解,家中的房子还是74年以前修建的。当时家中只有一个年纪超过70岁且听力有障碍的老奶奶,我瞬间就蒙了,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因为听不到,第一次的交流显得特别费劲,我凑到她的耳边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然后问了一些家里的情况,聊过之后我很迷茫,因为总是我问东她说西,我知道不是老人家故意如此,确实是听不到,所以只得草草的结束了我们的第一次交谈。后来,我前后5次去到了他们家中,通过与她的儿子交谈,知道奶奶的老伴儿已于一个月前过世,家中还有奶奶的儿子和上初中的孙女儿。我向他们详细的解释了很多扶贫相关的政策,了解了他们家的一些需求和具体的扶贫发展计划。可能是去的多了,我和奶奶之前有了一些小小的默契,开始懂得彼此要说的一些话。在我第四次去到他们家时,奶奶请我给她拍一张寿像,因为腿脚不便,且距离乡镇较远,奶奶担心自己的身体不好,想要置办一个寿像。老人这么一个小小的要求,我自然是欣然应允,当时就向她保证,等下次带着相机去给她拍照。回城后,我去到单位对面的照相馆,请教老师傅怎么照寿像,老师傅说怎么不带着老人过来照,一定会拍的很好。我给他讲了这个情况,师傅当即给我竖起了大拇指,说你们这个扶贫工作真是做的很到位,放心,我一定好好教你,到时候你把拍好的照片带回来,底色我来给你调,包老人家满意。我按照老师傅给我说的一些注意事项,在第四次去到奶奶家时,借了单位的相机给奶奶拍好了照片,还记得当时奶奶高兴的像个孩子,来来回回换了几套衣服让我帮她选,一边拍还一边问我照的怎么样,我说您放心,我一定给您拍的特好看。
     7月12号这天,单位有同事说趁着这几天业务工作不是太忙,去帮扶户家里看看吧,我想着得把给奶奶洗完裱好的`照片送过去,顺便还得看看他们异地搬迁的房子建得怎么样了,于是一拍即合,决定第二天出发。13日一早,我们一行人踏上了行程,到达村里时已经快到中午,经过商议,我们根据路线分了两班,我和另外两个同事一起,去到落水坪村5组帮扶户家中。
     经过了一段长途跋涉,到达扶贫户所在的组时,已经是下午两点了。因为我们的帮扶对象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同事想了想说:"我们一起先去山上吧,这会儿天阴沉沉的,看来是要下大雨了,等会儿从山上下来的时候再去你那家"。达成一致后,我们通过山间小路上了山,去到了同事的帮扶户家中。刚刚坐下,大暴雨就来了,外面大雨如注,而我们坐的地方,一直飘着小雨,我第一次真实的见到了书中所说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的情景。与此同时,这户人家的贫困情况也出乎我的意料,房子很老旧,目光所及之处,看不到一点现代化的东西,但是看得出来主人家很勤劳,无论是家中喂养的猪和鸡,还是一路走来看到的玉米地,无不告诉我们,这是当今中国千千万万农村妇女的代表,淳厚朴实,勤俭持家。我就在这种意境里,伴随着雨声,听同事和主人家亲切的拉着家常。
     坐了一个多小时,眼看着雨小些了,我们决定下山,走的时候,同事给主人家塞了两百块钱,我看到她瞬间就红了眼眶,一直说不能要不能要,自己一个残疾人,还不了恩情,能有人这么关心一下她就很好了。同事一直说,我们能够通过精准扶贫认识,也是一种缘分,帮扶一家亲,你就收下吧,自己留着买点小东西,以后我有时间,就会来看你,我们也从旁帮着劝她,推了很久她才收下。
     下山的时候,原来走的那条路已经不能走了,我们决定从另外一条路走到公路边。雨还在下,这时,我的这位同事把自己带着的雨伞让给了同行的另一位同事,他说,起码我年轻些,淋一下没事。我们一行三人顺着被茅草遮盖着的很窄的小路慢慢的下山,说是路,其实宽度仅够一个人穿行,左边是一个高坎,右边是长长的茅草,间或还有许多带刺的树枝,长这么大我是第一次走这么险的路,感觉双腿都在抖,鞋子一直打滑,有些地方甚至一踩就陷下去了。走在我前面的同事,不时提醒我哪些地方需要注意,遇到下不去的地方,会伸手拉我一把。走到公路边时,他说了一句:这种天气的话,她根本出不了门。我慢了一拍才明白过来他说的是那个帮扶户。我的这位同事,在单位多年从事着劳动仲裁工作,也许是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平时显得有点不苟言笑。因为工作中的交集不多,仅仅是在上下班的时候见到了问个好,然而这次下乡,我却看到了不同于工作中的另一个他,关心他人,敢于担当,既能耐心的陪着帮扶户拉家常,又能在险境时照顾身边的人,给予我们足够的安全感。
     一路磕磕绊绊,我们终于在二十分钟后下了山,虽然带着雨伞,可我们的裤子和鞋子已经完全像是在水里泡过一样。同事已经全身湿透,决定在公路边等我们。我和另一位同事一起到我的帮扶户家里,因着前面的山路,我突然觉得现在走的这条路很平坦,连着步伐都轻快许多。在又一轮大雨中,我们终于走到了我的帮扶户家里。奶奶看见我很是高兴,一直说这么大的雨怎么过来了,看看衣服都打湿了,这时的我们因为经过了那条茅草齐腰深的羊肠小道,浑身已经湿透,裤子都能拧出水来,我和同事站在大门口,决定不进去了。奶奶说什么都不肯,喊来她的孙女儿,要她给我们找替换的衣服。同行的同事说,她虽然年纪大了,但还是一眼就认出你了,看得出来很高兴。因为奶奶听不见,我只好跟小妹妹说,上面还有人在等我们,而且我们浑身湿透,还是不进来坐了。我拿出用塑料口袋包好的照片拿给奶奶看,问她满意不满意,奶奶看了照片脸上笑开了花,说是照的很好,比她自己好看多了。看着老人家开心的笑脸,我的心里也很开心,连带着被雨水淋湿后的不适感都消退了许多。
     告别了热情的奶奶一家人,我们踏上了回城的路,在离奶奶家不远的地方,我去看了下他们家房子的建设情况,房子已经基本建好,相信不久后他们就可以搬进新房子里了。
     从组到村的主公路上,连着几处都因为下午的暴雨发生了滑坡和塌方,我们一路惊险的走到主公路后,不禁为住在山里的人家担忧,如果这样连日的暴雨,村民出行势必有安全问题。
     坐在回城的车上,我不禁想到了前段时间在报纸上看到的一篇文章,有位扶贫干部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在祖国欣欣向荣的今天,怎么还有这么多贫困的老百姓"?我想,成为贫困户的原因有很多,也许有的人是因为不思上进,但通过这几个月我自己实地的与他们接触,看到更多的,都是一群辛苦劳作、自力更生的可爱的人们。自然环境的恶劣、交通的不便、技术的落后、思想的守旧、甚至疾病等等,都是掣肘农村发展的主要原因。作为一名扶贫工作者,我和我的同事们,也许在一开始的时候迷茫过、恐惧过,但我们从没退缩过。我们有面对艰难和困苦的决心,也有改变和被改变的勇气。
     在我看来,党中央自上而下开展的扶贫工作,不是一种形式,而是引导我们的干部职工真正的走进老百姓的生活中。这样一来,他们的日常生活在我们眼里变得鲜活、变得动态,不再是从书中或电视里面看到的那样,冰冷而不真实。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明白他们的所需所想。在繁重的农活之余,在每一个琐碎的日常之后,他们也需要倾诉、需要表达、需要有人给他们讲一讲外面的世界,也许只是亲切的与之拉拉家常,都能增进彼此的感情,拉近彼此的距离。从他们最需要的小事做起,这样才能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乘着精准扶贫的快车,与他们一起早日实现脱贫梦想。
   我的扶贫日志4     阳春三月,大别山到处山花烂漫,春意盎然。而地处深山里的岳西县青天乡三槐村却是乍暖还寒,寒气袭人。
     3月17日,根据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统一部署,我和局机关10多名职工,新年后又一次来到青天乡三槐村,深入到各自结对贫困户家中开展"二清楚二明确"活动,即弄清楚家庭状况、弄清楚致贫原因,明确脱贫路子、明确脱贫时间。
     上午10点,我们一行刚到三槐村部,就和等候在这里的村干部与结对户热情地打招呼,相互问长问短,村部顿时热闹起来,一股暖流流淌在大家的心中。
     接着,我们在村会议室召开了简短的见面会,简要地总结与通报了去年来的结对帮扶情况。会上,乡党委书记说,三槐村在县人社局的帮扶下,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都有显著提升;各帮扶干部对贫困户的脱贫、发展一直倾力支持。我代表局党组向结对帮扶贫困户讲述了20xx年所做的帮扶工作,并简要地介绍了20年的计划安排,把我们所做的和准备做的事情,明确告诉大家,让大家清楚明白。这次走访送温暖活动中,我们每个结对干部个人捐资700元,由村两委统一准备了米、油等生活用品,向结对户送上一点心意。
     随后,我们在各自结对贫困户的引导下,深入到他们家中走访慰问。虽然山中坡陡路滑、崎岖难行,但大家精神饱满,亲自背着大米、拎着食用油,步行数公里的山路到贫困户家中走访,实地了解致贫情况,商议具体的帮扶措施。
     三槐村掌形组王贻海户是我的结对户,全家3口人,家庭收入来源主要是靠他做建筑砌匠的一点工资和一点茶桑收入,收入微薄。他家致贫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孩子上大学,入不敷出,开支较大,家庭很贫困。我和乡党委王书记步行4里多山路来到他家,看到我们来后,王贻海同志热情地接待我们坐下。我向他详细询问了家里情况,认真听听他们有什么具体要求。我很高兴地听说孩子学习很上进,家里目前虽然较困难,但孩子毕业后,就会负担减轻。看到他家空闲地较多,我建议他们今年多养几头黑猪,多种点土产品,我帮助销售,一起共同渡过眼前的困难。王贻海告诉我,今年他准备搞种养业,养殖3头有机黑猪,利用猪粪养泥鳅;准备开挖一口渔塘。看着他兴奋的样子,我感觉到他家致富很有希望。我当即表示,帮他一起联系项目,让他好好谋划清楚报到村里,叮嘱他保重身体,有什么要求及时和我联系,我会尽力提供帮助的。不知不觉已到中午,老王热情地留我们吃饭,看到他们忙前忙后,不忍多打扰,就告辞返回了村部。回来的路上,踏着新铺的泥土,吃力地爬上山坡,我看到老王家房顶上飘出袅袅炊烟,心里感到暖暖的,心想:春天已经来了,收获硕果的金秋还会远吗?

7. 下乡扶贫工作日志

 下乡扶贫工作日志
                         同样的地方有的人贫困,有的人富裕,这绝对不是偶然的。接下来要给大家推荐的是下乡扶贫工作日志,欢迎阅读以及参考!
    
         下乡扶贫工作日志(1)           屈指算来到xx村已12天了。这些天来,走村串户,访贫问寒,与这里的村社干部、党员和村民谈心、交流、拉家常,收获颇多。在这里,人们的生活有贫有富,但更多的是贫困。农民们很辛苦,家家户户几乎都耕种着三十亩以上的耕地,有的还耕种四五十亩,这在我的家乡及好多农村是少有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里的人们早已习惯了这种繁忙的生活。但是这些天来一直让我感动的是,他们即使生活条件不好,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这些乡亲们一个个都活的挺有精神。写到这里,我就想起现在的许多城里人,吃穿不愁,但总拉着一张苦瓜脸,无精打采,生活在郁闷的世界里。我们的“上班族”们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面对电脑一脸茫然,好似有无尽的烦恼。在这里,我们与贫困户聊天,他们说有许多寒苦,但他们相信党和政府,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与希望。我想,这就是他们以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的缘由吧!
         九点半时,我们帮扶组的同志们都到齐了。今天我们去走访的是三社,也叫松把社,距离我们的根据地村委马主任家还有两公里。我们向东徒步行走十来分钟,眼前出现了一道大坡,这个自然村刚好社坐落在山腰上。放眼向前望去,这里都是一道道的大山梁,山成排、沟成行。我这时才突然明白,xx村的名称可能就是这样得来。顺着山坡土路向下继续行走了十多分钟,就到了三社。向下望去,废弃的庄廓随处可见,真正像样的农家不多,巷道里也不见个人影。一路上听老谢说原先这个社有26户,现在只剩10户。我们连走了三户,但家家都锁门。在老谢的提议下,我们径直来
         来到原村支部书记孙万发家。走进他家时,他正要出门去收割玉米,见到我们他很热情地让我们进屋。看上去家里条件并不好,像样的只有一台电视机,上边还赫然写着“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收视器”。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前些日子有人说村上有个电视在孙x家,但大家都怕得罪人,谁也不愿去要回来。老谢说他家在这个社还算最好,以前这个孙书记工作干得也不错,青海《党的生活》还专门报道过他,可是后来群众反映不好,换届时没能当选。攀谈中我们得知以前他当过民办教师,如果再坚持两年就转正了。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在外跑车,收入也可以,但因为他们这个地方条件太差,已过结婚年龄的儿子一直说不上媳妇。他说这个社、包括整个xx村的小伙子们都很难说媳妇,姑娘们没人愿意到这个山大沟深的穷地方来当媳妇。好在他的二儿子很争气,现在上天津石油大学,快毕业了,工作已签约。谈到村里的工,他说这里的群众有条件的想方设法自己搬走了,留在村里的都是最困难的,大家都迫切希望政府帮助他们搬出大山沟。我在心里想,xx村也算大村,整体搬迁不太现实,但是通过政府适当扶持鼓励自行搬迁还是可行的,作为帮扶工作组我们还是多反映吧!
         下乡扶贫工作日志(2)         今天我到三组入户走访,感觉三组大部分都是新搬迁户,一统计,仅去年就搬迁了18户。原来三组的村民主要分布在山上和山下,大约各占一半,山上的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村民们强烈要求搬迁。经村委会协调,在山下整理了一些屋基,条件好的都迁下来住进了新房,目前山上大约还有七、八户,我决定先上山走一趟。
         沿着山路往上爬,大约二十多分钟才到第一家,叫徐光朝,家里三口人,低矮的三间土坯房,家里很乱,满院都是刚孵出的小鸡。徐光朝的儿子徐斌对我们说,他们家三口本来都在外打工,因为他母亲生了病,得了肝硬化,在医院住了几个月,医生说没有了救治希望,不得已才回来。他母亲现在病情虽然没有恶化,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父亲身体也不好,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和甲亢病,他只有放弃打工回家照顾父母。为了挣点钱,他到省农科院学习了蜈蚣养殖技术,在家里养蜈蚣,但才起步,还没有见收;同时又买回了一批鸡苗,准备搞规模养殖。徐斌是我入户走访来在农户家里遇到的第一个年轻人,今年25岁,也是全村唯一一个搞特色养殖的,我很有感触,年轻人就是不一样,有文化,有思路,建设新农村就需要年轻人。我对他说,养蜈蚣风险很大,关键是技术,所以你一定要多小心,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及时请人解决,千万不能让蜈蚣生病。
         再往上走,来到程梅家,她正在林子里放牛,我说我们是“三万”活动工作组的,想到她家里坐坐,她便把牛拴好,把我们带到她家。家里条件还不错,虽然住在山上,但是楼房,而且也收拾得很干净,她说房子建了好几年了。程梅今年39岁,是我入户调查遇到的第二个40岁以下的年轻人,接连遇到两个年轻人,我便有些兴奋,现在年轻人都出门打工,留下来的实在太少了。
         程梅家里三口人,丈夫朱朝明开农用车在周边村从事农产品收购、贩卖,每年可以挣一些钱。她在家种庄稼,不仅种了10亩土地,还养了10头猪、3头牛、1只羊,我粗略地算一下,她在家种地搞养殖每年的毛收入也有近2万元。她还有一个女儿,9岁,在洪门铺读小学。她家是我在洪门铺村入户走访以来遇到的条件算比较好的一户了。我问她现在主要有些什么困难,她说主要是她女儿上学比较困难,才9岁,每天要走几里路到山下读书,又没有同伴,中间要穿过好几个树林子,现在野猪比较多,很有危险,上学的时候她可以送一下,放学要是太忙就来不及接,希望能够解决一下。再就是希望村里帮忙在山下协调一个屋基,还是想搬到山下去住。
         三组山上的资源其实还是很丰富,森林保护得比较好,山场面积也很大,如果年轻人不出门打工,像程梅一样,在家发展养殖,也还是可以挣到钱。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力所能及地把年轻人吸引回来,只有年轻人回来了,村子里才有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才可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接着我又到吴玉海、程家钱、吴兆旭、涂原进等几家,情况大体差不多,都属于比较勤奋、生活过得去、但生存条件又比较差的一类。他们都反映山上条件太差了,而且野牲畜多,破坏性大,庄稼都种不成,要求村里能够帮他们迁到山下居住。
         从山上往回走,我想村里搞迁移扶贫是正确的,应该把村民从山上迁下来,人虽然住在山下,但山上的地还是可以种,而且还可以利用山场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老百姓也有增收的路子。
         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城市化,那么农村发展的趋势应该是集镇化和村庄化,如何探讨一种土地流转机制和搬迁帮扶机制,把那些生存条件恶劣的村民集中迁移到公路沿线、集镇周围,让他们迁得下、住得稳、能发展,应该是政府认真研究并切实解决的问题。
         下乡扶贫工作日志(3)         9月10日 星期一
         今天将正式入住科右中旗高力板镇西太本嘎查。早上吃完饭后,科右中旗工商局张建副局长领着我们先去了旗交通局,郭副局长接待了我们。我详细地询问了西太本嘎查一段6公理水泥路的修建情况。郭局长介绍,今年由于公路批文下半年才批下来,招投标进行了45天,兴安盟上冻期较早,施工期较短,10月10日前道路停止施工。由于以上原因,今年这条水泥路只能完成路基构建和材料准备工作。
         接着我们去了旗扶贫办。扶贫办的白主任向我们介绍了整村推进项目,这个项目中央共投入扶贫资金150万元。共分为四块,29万元用于农田机井建设;96万元用于购买羊,20万用于建立互助基金,5万元用于培训。自治区扶贫办通知原来20万元的互助基金项目已经不再列入整村推进项目之中。整村推进资金150万只能用于农田基本建设和增产增收,发展优势产业。高力板镇党委政府还准备更改这个项目,旗扶贫办已经报自治区扶贫办,等待答复。
         随后张建局长把我们送到了高力板镇西太本嘎查农民水大哥家中,算起来这已经是第四次到水大哥家了。中午水大哥用鸡肉炖土豆款待了我们。这顿饭参加者还有新当选的嘎查党支部书记包金龙和嘎查达巴虎,我们几个人小酌了几杯。
         下午,我们立即开展了走村入户工作,在三队的一家贫困户中,我们看到了主人哈斯巴特尔因严重风湿病而变形的双手,他的妻子前不久做了肿瘤手术,还要供养一个上大学的孩子,家里仅靠种地的收入远远不够。在一户开小饭桌的农民家里,二十多个孩子挤在两间不大的房屋内,主人靠这点额外的收入维持家庭开支。还有一户人家主人叫包哈达,从住房外观看这家人更穷,准备去他们家,但大门紧锁,可能下地干活了。
         晚上,水大哥给我们煮了玉米,虽然有点老,但吃起来很甜。
         9月11日 星期二
         今天是入住水大哥家的第二天,因晚上和同来的人聊到凌晨2点多,起来的晚一些,8点多才起炕。水大哥给别人家帮忙去了,水大嫂不怎么会做饭,水大哥走之前给我们准备了稀粥、馒头、鸡蛋、咸菜等。
         吃完早饭后,我们先到嘎查三队的几户人家走访。第一家是两个年青人,男的叫青格勒图,女的叫图娅。小两口很恩爱的样子,原来曾经一起到大连打工,因为挣不到多少钱,而且生活成本很高,二人又回来种地了。当我们准备回去的时候,又遇到他们,二个准备割绿豆,聊了两句后,看着男的搂着女的下地的背影,想起了一句歌词,夫妻双把家还,应该改一下,夫妻双双把地下。去的第二户人家叫水莲,第三户人家是青格勒图小两口的父母家,从房屋外观看非常破烂,还有青格勒图的爷爷住在这里,门口摆了一张破旧的床,老人已经七十多岁了,却住在这样破烂的地方,我们的心情都很沉重。
         下午准备继续走访,却发现水大嫂已经出门了,我们不敢出去,因为不知道村里的治安好不好。大约四点多钟,水大哥回来了,我们才继续开始访问贫困户。正好路边有一个老人抱着孩子,上前一问,原来她正在看外孙子,她的女儿和女婿都下地干活去了,女婿叫图布新,女儿叫丽丽,两人住的是98年洪水冲垮老房子后政府盖的安置房。邻居王大嫂听到了我们的声音,来到这户人家,听说我们是自治区工商局的干部,主动邀请我们去她家。她男人脑出血,半身不遂,住的房子是土坯房。我们问她还有哪些贫困户,她推荐了华青龙家,并热心地领着我们去。华青龙家电器很多,除了冰箱、电视机外,甚至有农村少见的微波炉、电磁炉。华青龙的二儿子双林28岁了,在农村算是大龄青年,开始他向我们隐瞒年龄,后来才不好意思说出了真实年龄。从双林的谈话中看出,他对结婚不抱希望。据村里其他人讲,双林包括他弟弟海林都比较懒散,钱有一个花俩,所以攒不下钱。双林的人材确实差一点,头发长而且脏,身形瘦弱,和青格勒图相比,差距比较大。哥俩住在父母家旁边的一个土坯房里。王大嫂又热情地把我们领到水琴家,可能是她打了电话,水琴穿着水靴,刚浇地回来。她家的房子是土坯房,墙裂了缝,两个孩子一个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上学,一个在内蒙古建工学院上学,每年的生活费加起来要两万多元,学费8000多元,显然光靠种地是不行的,她家养了29只羊,外面欠了不少债务。
         走完这几家,已经快6点了,天空中乌云密布,已经开始下起雨滴。
         晚上,水大哥炒了芹菜粉条,焖了二米饭,吃饭间,外面雨逐渐大了起来,院子里刹时变得泥泞不堪。由于受雨水影响,房子突然停电,我们点着蜡烛吃完了饭。
         外面雨涮涮下着,我们坐在热炕头上,顿时感觉到了一种幸福。
         9月12日 星期三
         早晨,天空下着小雨,本来想出去到农户家走一走,但昨日的大雨已经使村中的道路变得异常难走,所以只能在家中待着。中旗张局长突然来电话,兴安盟工商局刘局长下午到中旗,晚上请我们吃饭,他下午派车来接。
         下午三点多钟,中旗工商局的车来了。西太本嘎查的路根本不能称为路,一下雨有一些路段就成了大泥坑,要有很高的车技才能通行。果然,司机对路况不熟悉,车陷在了烂泥了,费了很大劲才出来。到科右中旗已经下午四点半了。我们住的是君乐酒店。
         刘局长是老朋友了,他在通辽市工商局当副局长时就和他喝过一次大酒,所以我知道晚上这顿酒一定跑不了。果然,热菜还没上的.时候,他就拿起分酒器,大约有二两五,一口气干了,然后让我们也干。我们俩都是喝不了酒的人,而且不擅长喝快酒,但盛情难却,他又官气压人,只能痛苦万分喝下肚去。有了这样的开端,接下来盟工商局加上科右中旗工商局的其他领导轮番上阵,不一会我们就败下阵来,与我同行的那个人彻底喝多了,我还在勉强支撑。
         吃完饭已经快9点了,那时我还很清醒,回到房间想洗澡却发现没有热水,只好作罢。我的同事喝多了,来到我的房间内没完没了说着酒话,纠缠了一个多小时,我实在忍无可忍,强行把他送回了房间。
         酒之一物,害人不浅。
         9月12日 星期四
         昨晚旗工商局康局长约我们起来去早市买菜,时间定在7点钟。我勉强在6点半醒来,头疼得要命,想洗澡还是没热水,打电话找服务员修,但没修好。服务员给我换了一个房间让我洗澡。洗完后已经快七点了,康局长来短信说菜已经买好了,让我多休息一会。我的同事彻底喝多,早餐都没吃。
         和刘局长告别后回到嘎查,我们都感觉难受,于是上午决定休息。
         中午我做了饭,一下子煮了三袋方便面。喝完酒的人都知道,吃点热汤面,出一身汗,酒会消大半。可惜面煮多了,反而变得不好吃了。
         下午我们都不想走得太远,就在附近几家贫困户里走访。
         9月12日 星期五
         目前我们的工作主要是熟悉情况,一方面是为了下一步整村推进项目打好基础,另一方面是因为嘎查现在忙于选举。中国的民主好象在农村得到了落实。嘎查村书记、主任居然选了两个多月,我们来这里的时候刚刚选出来。紧接着还要选自然屯屯长,每十五户要选一个村民代表,每五户要选一个户代表。这几天我们的工作完全得不到嘎查书记主任的帮助,只能是熟悉情况。我们决定去危房改造户王刘德家。王刘德家在嘎查的西边,步行要走很远才能到达。路过一家大的农民合作社,因为有这方面的任务,我们进去看了。这个合作社动作不小,每年竟然能收购近4000万吨玉米,真谓大手笔。不过这个合作社存在着中国当前普遍的困难,就是贷款难度较大,我们爱莫能助,只能帮助他出些主意。再往前走是嘎查卫生院,这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在医院告示栏里,我们看到几张结算单,目前农村医疗合作保险还比较划算,一个农民看病总共花了600多元,报销比例85%,农民只需花90多元,这算是个惠民工程。
         走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到了王刘德家。危房改造工程已经完成了主体工程,门窗安装按要求应该由王刘德承担费用,但王刘德本人脑溢血,他老婆风湿病,基本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全凭二儿子照顾,所以他根本承担不起门窗安装钱,房子已经盖起了两个多月,门窗却始终安不上,人也搬不进去。我们看的时候,好好的新房里面被雨水湿了一大片,房屋还漏雨,玉米杆满屋子都是。我让王刘德的二儿子一保搬梯子上房看看,原来房顶上窝了一大片水,我问一保:“知道不知道房顶有水?”他说:“知道。”我的气一下子不打一处来,我对他斥道:“你不能扫一下吗?”我们登梯子上房顶,几分钟就把雨水清理完了。
         同样的地方有的人贫困,有的人富裕,这绝对不是偶然的。在这几天,我深深地感觉到这个嘎查自然条件之好在内蒙古自治区也是首屈一指的,为什么会出现贫困现象呢?勤劳致富,懒惰致贫这是原因。这个原因我们房东水大哥也深有体会。
         当然王刘德家有特殊情况,他的二儿子也不容易,既要种地还要照顾两个老人。我给包金龙打电话,让他派人来王刘德家丈量门窗尺寸。我的想法是尽快给王刘德安上门窗,好让他们在入冬之前搬进新居。
         每次走在嘎查破烂的道路上,我总是心情沉重。曾经看过瑞士的农村照片,哪里是农村,简直是天堂。什么时候中国的农村变成城里人都想来,农村人都不想走的地方,那时候也许中国真的现代化了。
    ;

下乡扶贫工作日志

8. 帮扶工作日志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帮扶活动也是一种美,我们要将帮扶活动中点点滴滴记录下来。
      帮扶工作日志一 
     5月16日 星期四 晴
     这两天心情特别好,因为帮扶工作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终于被啃下来了——黄梁村道路硬化所需的45万资金有了着落。地处深山坳中的黄梁村海拔高、沟岔多。
     刚驻村的入户走访过程中,我们走遍了10个村民组的每个沟岔,深切地体会到了村民艰难的出行环境。修路!曾是黄梁村几代人的梦想,却因为资金问题一次次搁浅,始终未能成行。多方协调下,区交通局山道弯弯,留下我们的身影提供了价值14万元的物资;我们工作组的“娘家”——区财政局又多方筹措了31万元。如今,黄梁村1、2组的道路硬化工程终于如期开工了!
     今天一大早,我就背着相机赶往黄粱村道路硬化场地,希望记录下工人们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穿过崎岖的山路,一路上绿色茵茵、山花烂漫,但我无暇欣赏,加快脚步来到道路硬化现场。站在不远处,我擦去额角的汗珠,惊异地睁大了眼睛:前天斜体近40度角陡峭的山坡上呈现出一段平整光滑的路面;搅拌机轰隆隆地作响;拉料车辆哗啦啦地把混凝土倒入场地。尽管开工仅3天,但经过工人们标准的施工作业,己形成了眼前150余延长米光滑整洁的路面。硬化好的水泥路面被黑色的养生薄膜严实地呵护着……我不禁感叹施工进度是这样的快。
     “山高路险,在这干活可真不容易!”有人说话了。
     “是啊!山间路比平地路要难干得多。可是路面硬化工程关系重大,一定要确保质量,不仅要加强路面密实度,注意原料的配合比,还要及时切割伸缩缝,防止路面出现裂纹。”施工队的老林一边干着一边叮嘱着身旁的工人们。
     “放心吧!头儿,看人家工作组那么辛苦才筹到资金,让黄梁村的百姓圆了梦,哥几个这儿,绝对不会掉链子!”
     走近现场,修路工人正甩开膀子辛勤地工作着,滴滴汗水洒入混凝土之中。混凝土经过工人的抹平操作顺着路基一点点延长,再形成新的硬化路面。
     工作组、村干部与技术人员实地勘察
     这条路预计在6月底前就能够全面完工,想到险峻的山路要变通途了,想到黄粱村的乡亲们即将告别“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出行环境了,我们工作组就是再辛苦也是值得的!激动之余,我兴奋地举起相机,对好焦距,“咔嚓”一声,将这珍贵的影像永久珍藏。做为一名驻村工作队员,我用相机记载了一个个帮扶画面,也用纸和笔记下了我在2013这一特殊年份里的心路历程——点点滴滴的感触、感动和感悟,都是促我成长的养料。我发自内心地热爱驻村帮扶工作,也为能够参与这场惠民行动感到骄傲和自豪!
      帮扶工作日志二 
     9月1日多云
     从帮扶户家走访回来,心情一直沉重。
     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家庭。男主人63岁,患心脏病、肺气肿等多重疾病,女主人60岁,因劳疾前些日子突发胃出血,住院多日,长女已出嫁,但家境不好,靠外出讨饭为生,次女8岁,刚上二年级。唯一的儿子今年24岁,既傻又疯,犯起病来连父母都打,老人还出示被儿子折断的手指给我看。走进屋子,一股污浊的气味扑面而来,老人告诉我,是傻儿子的便盆放在屋里所致,问为什么不端出去,老人无奈地说,儿子不许,否则打人。
     用片言慰籍的话留给两位老人,即结束第一次的造访。原本艳丽的天变得暗淡了,一路少有言语,心情却难以平静。
     虽置身农村,土生土长,见多了生活困顿的人家,但却从没象今天如此触动我的心灵。
     改革开放让国人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包括我在内许多家庭的生活的确取得了明显改善,越来越多的身边人幸福且快乐着,歌舞升平的时代感不尽党的恩情。尤其在农村,从2016年起,减免、给予的太多太多,按理说农民最该知足。但事实却很骨感,掌声中却也不泛喝倒彩者。
     在党内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让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沉下去,接地气,解民情,察民意,这也许是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所在,也是正党风、赢民心的重要举措。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的'一员,我也结对帮扶了一户困难家庭。
     让各级党员干部沉下来,多了解感受到百姓的所思所想所盼,多体会困难家庭的疾苦,多收集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能够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好传统还在;为他们送上的每一句问候,每一份扶助,会让他们感受到党的关怀还在。也只有沉下来,我们的执政党在制定政策,出台意见的时候,才不致于闭门造车,而更能切合基层实际,有的放矢,便于落实。能与这户人家结缘,全因这次活动。
     一路走来,被浮云遮弊的天开始放晴。回到单位,平复一下心情,快速拿出下步的帮扶计划。一是结合民政部门,为其傻儿争取一份低保;
     二是与“施乐会”爱心网络平台取得联系,上传家庭详情,争取爱心人士资助;
     三是中秋节前携儿子带钱物前去慰问,奉献爱,传递爱。
      帮扶工作日志三 
     3月3日
     今天的天气很好,阳光明媚,下村又再次去走访结对帮扶的精准扶贫户。
     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一路上田地间一群群忙碌的群众,有的在地里拔花生、有的在割晚稻、有的田里放牛,有的在土里挖红薯.......秋天丰收的喜悦,笑脸写在每一个的脸上。
     看着勤劳的人们,沿着弯曲的小路,不知不觉就到了自己帮扶的贫困户王恩娣家门口,走进他家第一眼就看见她老公罗林长和小孙子在摘花生,他看到我起身招呼我。我们拉了拉家常,问了问目前的生产生活情况,他告诉我老伴在帮别人割稻子,就自己和孙子孙女在家,现在生活都能吃饱穿暖,感谢党的好政策,干部们隔三差五的来关心我们老两口,真的很感谢。
     听到贫困户的心里话我心里很高兴,自开展结对帮扶以来,贫困户没有把我忘记,还能喊出我的名字。
     最后我相信有精准扶贫的好政策,有了他们的自身努力,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幸福富裕的生活一定会梦想成真的。
      帮扶工作日志四 
     10月25日晴
     10月25日上午8:10,我们人和卫生院精准扶贫医疗队5名队员在医院院内集合,带齐检查设备和常用药品,前往人和乡郭应村委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员家中开展健康义诊服务。
     8:45,在当地乡村医生的带领下,我们首先来到因病致贫患者张新民的家中。仔细了解患者目前的病情后,医务人员开始为他听诊、测血压,讲解健康养生知识,提出合理的康复方案,并交代了在日常生活当中应注意的事项。离开时,张新民握着我们的手,连声表示感谢。
     9:50,医疗队到达了因病返贫患者高庆华老人家中。高庆华老人正坐在屋檐下听收音机,见到了我们5人,老人颤巍巍的站起来。当知晓我们的来意后,高庆华老人激动得语无伦次,连声道:“还是党的政策好啊!”由于老人患脑血栓多年,常年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说话很费力,无法与外人正常交流,所以我们都非常理解老人的心情。等老人情绪恢复平静后,我们认真细致进行测血压、心电和B超等一系列检查,并向老人详细告知了平时经常服用的药物及注意事项。之后,我们不忍立刻离开,坐在旁边陪着高庆华老人闲话家常,并留下了手机号码,以便老人随时与我们联系。
     13:20,我们匆匆吃完简单的午餐,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因病返贫患者宋爱清、韩发喜夫妇家中。宋爱清老人长年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韩发喜老人患有高血压、脑梗塞、糖尿病,夫妇两人常年服药治疗,经济条件比较困难。认真询问了身体状况、既往病史和用药情况,我们分别为两位老人进行系统检查,依据检查结果,针对性讲解了平时应服用的药物和饮食、情绪、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适度运动等健康知识,引导建立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老人听后连连点头。 与宋爱清、韩发喜夫妇告别,我们5人满怀着踏实、欣慰和满足,踏上了回医院的路。
     回去后,要认真总结评估今天工作的经验和不足,健全完善下一步医疗救助计划和帮扶措施,争取为父老乡亲带来更多实惠,送去更多健康。
      帮扶工作日志五 
     4月27日 晴
     4月27日,阳光明媚,春山如笑。汉阴县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康明带领县人社局第二批帮扶人员18人,再次来到了平梁镇酒店村。 为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打好扶贫脱贫攻坚战,县人社系统全体党员干部分为三批,先后到酒店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第一批帮扶人员已于4月21日先行深入酒店村各贫困户,了解了各户家庭状况、贫困原因,并与贫困户进行了脱贫帮扶讨论研究。 在农户张天军的家中,帮扶人员了解到张天军家中共三口人,父亲张世树,现年78岁,右手残疾。母亲唐家清,现年81岁,双眼失明。张天军,现年42岁,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 得知了他们已经按政策规定领取了养老金,享受了农村低保、高龄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等。
     刘局长对张天军说,首先要改善你们的住房条件,老房子留着,庄稼继续种着,鸡和牛继续养着。今年的猪肉价格涨了,你们不要怕销不出去。你们喂的猪、鸡、牛卖了就能变成钱,有了钱就能改善你们的生活条件。生活水平提高了,就不怕娶不到媳妇。 在胡志远的家中,了解到该户仅有兄弟两人,哥哥胡远银,现年62岁;弟弟胡远志,现年58岁,去年在砍油菜时右手受伤,落下了残疾。
     刘局长说,你们的条件完全符合五保户,随着你们年龄越来越大,可以安排到敬老院去安度晚年,由政府来管你们的生老病死...... 按照安排,下一步,县人社局将要把扶贫对象按户建档立卡,一户一页,登记清楚每户的情况,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和现状,分类施策,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集中力量给予扶持。
     从每一户出来,刘局长都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有什么困难和想法直接打我电话,相信党和政府的帮助,我们一起用一到两年的时间把好日子过起来!”
     入的走访,与农户亲密的接触,是县人社局精准扶贫进村入户工作的一个缩影。县人社局联酒店村共40户贫困户,结对子、认亲戚,都是这样开展的。 走访活动过程中,深入到每一贫困户家中进行察看,真实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家庭结构、耕地数量,子女就学和就业,家庭经济来源、收入等情况,对群众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仔细做好记录,为后续开展精准帮扶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批帮扶人员兵分三路,从早上十点出发,到下午三点回到酒店村村部。为了不给村上增加负担,伙食问题自给自足,菜是大家买的,肉是自发从家里带来的,包括油都是干部从自己家里带来的。
     这次走访只是初步的对扶贫户进行调查了解,贫困百姓强烈的致富愿望和恶劣的生活条件深深触动了大家的心。大家都纷纷表示:走访回来之后各自根据帮扶对象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详细有效的帮扶计划,争取让帮扶对象尽早脱贫致富,走上幸福之路。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